面對疫情無人機應用大展身手
高速公路出口處,無人機下懸掛的二維碼允許司機提前輸入個人信息;在醫院和疾控中心之間,無人機應用自動運送緊急藥品和標本進行疫情防控;在社區和農村,無人機“空中喊”進行宣傳說服……在疫情防控工作中,無人機以其獨特的優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。
無人機的廣泛應用是我國無人機產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。隨著傳感器、通信、航空運輸等技術的不斷成熟,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和滲透,近年來,我國無人機行業發展迅速,應用場景不斷擴大和深化。相關研究顯示,2022年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500億元。無人機在疫情防控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,吸引了更多資金和人才的關注,為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。
應該指出,這一流行病的影響只是短期的。對于相關行業來說,抓住機遇,了解規律,是有可能推動行業螺旋上升的。例如,對于物流業來說,發展的機會在于供應鏈的外圍環節。疫情期間的經驗表明,物流配送“主干道”之外的基層“毛細血管”容易成為物流盲區。河北省白洋淀,該地區島嶼眾多,因疫情停航輪渡。在當地黨委、政府的支持下,相關企業組建無人機應用(UAV)隊,為物資運輸搭起了“梯子”,解決了當地群眾的實際困難。除了無人機,無人駕駛技術在疫情應對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。據業內人士透露,“非接觸式配送”將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。
進一步說,無人機的應用場景也可以深入到社會治理的“毛細血管”中。比如在疫情防控中,無人機已經被證明能夠滿足大面積快速測量體溫、實時交通控制、大規模消毒滅菌等應用需求。來自某無人機應用公司的數據顯示,通過與當地交通管制和執法部門的合作,無人機已經在18個以上省份的50多個縣市協助交通管制,并依托無人機平臺,協助監控重點路口的整體路況,及時發現交通違規、交通擁堵、交通事故等異常情況,并對密集交通返城進行宣傳引導。可想而知,無人機在疫情過后的社會治理中依然會大有用武之地。
從某種意義上說,在應對疫情影響的過程中,也考驗了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成果,為未來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。為了進一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,除了克服更多的技術困難外,還需要完善相關立法,加快無人機分類監管和服務體系建設,推廣相關標準和規范,共同打造良好的行業生態。